更新时间:2024-09-20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希望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永远不要长大。但是实际上,很多孩子在15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希望被当作大人来对待。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成人的方式和他们交流,而不是一味地以“家长”的身份去压制他们。
如果我们把孩子当作朋友来对待,给他们一种没有“被惩罚”的威胁的感觉,他们就会更愿意与我们倾诉心事。
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一些成年人关心的话题,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这样,他们才会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困扰。
在中国,听话是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具备的品质。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仅是听话的孩子,而是能够理智讲理的孩子。我对“规矩”的理解有四个法则: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很难不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们需要尽量理解他们。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量让自己的期望变得合理化。如果我们对孩子设置了不合理或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他们可能会放弃努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把对孩子的要求转化为对他们的建议,不要把他们和别人相比。
鼓励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好成绩。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动手实践,让他们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激发孩子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常常表现得特别强烈,他们总是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因此他们更多的是保护孩子,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事情。这导致孩子变得非常依赖父母。
然而,如果一个孩子长大后还是只会机械地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给他做决定或完成任务,那他在社会中将无法被认同。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做决策的能力呢?我提出了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跳舞等,这些嗜好可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但是需要适度。有些学习是辛苦的,因此我会和孩子达成一个协议,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力。例如,当我的孩子们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时,我们告诉他们尽力学习三个月,三个月后如果他们觉得不喜欢,就可以选择停止学习。结果,他们发现音乐并不是他们的兴趣,而是对绘画和戏剧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鼓励他们朝这个方向发展。
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而没有表扬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很难获得自信。因此,给孩子正面的反馈非常重要。让他们知道你注意到他们做出的优秀表现。自信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可量化的长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