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广州家教
当前城市:广州 [切换其它城市] 
gz.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网手机站二维码

扫一扫进入易教网手机站

易教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广州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广州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广州家教网 > 高考资讯 > 真题乾坤大,教材玄机多 ——例谈“真题补益教材”在复习备考中的应用

真题乾坤大,教材玄机多 ——例谈“真题补益教材”在复习备考中的应用

【作者:韦教员,编号18943 点击数:996 更新时间:2021-10-23

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为主要功能的高考试题(以下简称真题),历来是师生复习备考时的关键资源。如何利用真题“引导教学”,以“教”促“考”,使课堂“服务”学生顺利通过“选拔”呢?

笔者的实践是:以真题补益教材,重构知识体系、拓展认知边界、活化重点知识,立足课堂,回应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引导。

一、围绕真题,重构教材体系

毫无疑问,承载国家意志、落实课标要求、体现学术共识的教材是复习备考的第一资源。正因如此,教材也难免有诸如以论带史、观点陈旧、逻辑粗疏等瑕疵。完全撇开教材另起炉灶,既超越了绝大多数中学老师的能力范围,也令学生掌握主干知识、具备关键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认同主流价值失去了载体和抓手,可谓既不可能又不可行。

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利用真题这一特点恰能补益教材的不足,重构教材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例1:北宋“不抑兼并”

1.(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D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B

两道题都考查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第1题从汉唐限制私有大土地发展政策反推,北宋“不抑兼并”必然导致私有大土地发展,小土地所有者被兼并,自耕农衰退。第2题佐证了第1题的结论,正因为北宋一改汉唐制定的土地法规,调整了土地政策,不抑兼并,所以才会出现题干中所描述的状况。

既然“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为什么“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据真题,重构教材知识体系。

1.税制改革:变换征税对象

宋朝“不抑兼并”最直接的因素是税制改革。中国古代的征税对象,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从春秋晚期“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到秦朝“令黔首自实田”,在理论上一直把田地作为征税的主要对象。事实上,统计田地、以质分类、按类征税等,都需要相应技术手段和有足够执行力的官吏队伍与之配套。在具备这些要素之前,无论宣传层面怎么讲,实际上还是主要按人头征收税赋的。这就是从商鞅变法开始,政府想法设法控制人口、增加户籍、强化人身控制的主要原因。亦是北宋之前,汉唐政府抑制兼并、严查人口隐匿、限制大土地制发展的主要目的。

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汉唐政府高度重视盐等生活必需品专卖现象。盐的专卖除了可以垄断利润之外,还是一种清查人口的简易手段。一个区域内相对稳定规模的人口食盐需求总量是相对稳定的,食盐需求量上升或者下降就成为了反映人口变化的“仪表盘”。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中央政府有效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以户为征税单位,以人头税为主的征税制度越来越无法满足基本的财政需要。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主持了两税法改革。这是从以税人为主向以税地为主的重要转折点。“这种‘量出制入’(中央政府把每年所需支出数额,按人口、土地多少分配到各州县,再具体到每家每户,不论主户、客户,不分土著、流人,以实际田亩和家庭资产为准,分夏秋两季征税)的财政原则突破了‘量入为出’的传统,成为帝国财政向近代转型的历史渊源”。

北宋立国,继承了中唐以来以田亩为财政收入应对日常支出、以工商业等补充性收入应对弹性开支的传统,“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也就不难理解了。

2.征收保障:强化中央集权

在田亩成为国家正税的唯一征缴对象的前提下,土地管理成为财政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土地管理首先是丈量土地面积,然后是区分土地自然差别(水田、旱地、桑田、园池等不同种类,肥沃贫瘠等不同等级),在此基础上征收不同的税额。

北宋初期,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不仅“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使“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而且还提高了各级官吏的行政执行力,为有效管理土地、保障财政收入、调动国内资源提供了政治保证。

另外,造纸和雕版印刷等技术的发展也为控制税源提供了技术支撑。“土地买卖契纸由官府统一雕版印造,百姓必须缴纳典卖田地的税钱才能正式填写正契。契书完成后,买卖双方还必须同赴官府,由书手代表官府在税租簿账上办理相应手续,将卖方出售田产所附带的赋税额转入买方名下,才算手续完备,官府才予以认可。”

既然土地兼并(买卖)并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还能征收相应手续费用,何必“抑制兼并”呢?

3.弹性收入:鼓励工商业发展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副作用”是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再加之与辽、西夏等政权的军费和“岁币”,日常开支之外,弹性开支持续增长,工商业税收作为正税之外的重要补充,地位越发重要。

北宋工商业繁荣,坊市制度完全废除,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均与因改善财政状况而采取的重商政策有关。

上述实践,以真题为依托,重新构建教材知识体系。围绕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事实,溯源探流,把秦汉以来税制变革、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北宋的商业和城市、宋元科技成就等零散知识重新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既明确了主干知识,也锻炼了必备能力。从我所教学生第3题正答率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B

二、利用真题,深化教材认知

例2:雅典直接民主

4.(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C

第4题以阿里斯托芬的剧作片段为情境,检测学生对雅典直接民主的认知水平。岳麓版教材对雅典民主积极作用讲述甚多,局限性的表述则较少。局限性集中表现为:一是民主的范围仅限于公民,具有狭隘性;二是直接民主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缺少普适性;三是轮番而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第4题拓展了我们对雅典民主认知的边界,有助于清除教材认知盲区。

雅典直接民主的特征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作为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其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作为公民,理论上必须每年40次自费从居住地到达公民大会举办地,参加会期长短不定(公民大会规定当辩论双方均无新意可言时,议案方可付诸表决)的会议。如果对政治无特殊情怀,如此高的频率,普通公民很难保证次次与会,难怪会出现第4题题干中的情形。

另外,为了鼓励公民参会,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还发放过开会津贴,也可佐证部分公民参会热情不高。至于发放观剧津贴,除了想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教化”公民以外,还有利用文体活动增加公民之间信任感和认同感的考量,这与我们今天单位搞合唱比赛、拔河比赛是一个道理。

抽签选举是轮番而治和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抽签现在叫“摇号”,在两种情况下常用:一是稀缺资源无法公平分配,比如上学摇号、购房摇号;二是任务太危险,无人愿意承担,通过“抓阄”找人“顶雷”。我们站在今人角度,很容易仅把“抽签选举”理解为前一种情况。我想,在古雅典是否也存在后一种情形呢?

常识告诉我们:不是所有人都对政治有热情,也不是所有人都对政治没热情。直接民主体制下有人消极对待,也有人积极参与,实属正常。

如果利用第4题深化对雅典直接民主的认知后,做对第5题就很自然了。

5.(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答案】B

三、借助真题,活化教材知识

例3:唐朝三省六部制

6.(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C

关于三省六部制,教材表述为“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依据教材内容,不难做对第7题。如果仅止步于此,高考试题引导教学的功能就未能充分体现。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不仅“有利于加强皇权”,还在一定程度牵制了皇权。

据谢元鲁先生的研究,唐代三省六部制度运转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君主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得到改变,宰相和有关部门拥有相当的决策权力。第二,扩大宰相的来源,以随时选拔较为优秀和年轻的官员进入决策集团,打破宰相的高年资化与固定化的倾向(如第7题所述)。第三,宰相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权力平衡。

唐代朝廷的“号令除拜、刑赏、废置,事无巨细”,均在宰相决策会议中议定。除重要的军国大事外,皇帝一般都予以批准。

唐玄宗时期,从“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到“奸相专权”(李林甫、杨国忠)表明三省六部制度的运转出现了问题,宰相之间较为稳定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了。诸如节度使、盐铁使、采访使等使职差遣制逐渐形成,使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行政机构的职权不断遭到破坏,产生了新的权力体系。

借助第7题,我们活化了教材关于三省六部制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三省六部制既有利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也有利于科学决策、牵制皇权。正因为它较好地平衡了皇权和相权的关系,所以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重要标志(岳麓版第3课的课题)。三省六部制度的良性运转并非贯穿唐朝始终,天宝之后随着各种职使差遣的出现,该制度即被新的权力体系取代。

真题乾坤大,教材玄机多。按照不同方式整理归类真题,悉心洞察其中的“大乾坤”,利用真题尽可能多地解读教材中的“玄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笔者的尝试难免有过度解读、牵强附会之处,所举示例也未必充分体现真题的价值。但是,利于真题补益教材,依托教材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充分发挥真题和教材在复习备考中的作用的想法当无大谬。笔者不揣浅陋,将不成熟的做法公之于众,就是想抛砖引玉,希冀同行有更高明的做法见教。

手机版阅读地址:https://gz.eduease.com/mob/zixun_info-id-66511.htm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看该文章

微信公众号:易教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公众号

搜索教员

最新教员

  1. 蔡教员 广东财经大学 会展经济
  2. 陈教员 华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师范)
  3. 谢教员 中山大学 行政管理
  4. 张教员 广州南方学院 汉语言文学
  5. 易教员 广东工业大学 行政管理
  6. 张教员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音乐学(师范)/音乐教育
  7. 黄教员 中山大学 药学
  8. 刘教员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计算机应用工程
  9. 尹教员 中山大学 电子信息类
推荐科目: 广州小提琴老师 广州古筝老师 广州篮球老师 广州书法老师 广州数学老师 广州语文老师 广州英语老师 广州物理老师 广州围棋老师 广州化学老师 广州舞蹈老师 广州钢琴老师 广州美术老师 广州体育老师 广州生物老师 广州小学老师 广州初中老师 广州高中老师 广州大学生家教 广州家教补习 广州一对一辅导
相关城市: 广州家教 兰州家教 天津家教 长沙家教 南宁家教 太原家教 郑州家教 青岛家教 深圳家教 石家庄家教 成都家教 攀枝花家教 厦门家教 七台河家教 和田地区家教 龙岩家教 恩施州家教 伊春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