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广州家教
当前城市:广州 [切换其它城市] 
gz.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广州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广州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广州家教网 > 高考资讯 > 穿新鞋不忘走老路 拓主干追新不厌旧——历史学习经验分享

穿新鞋不忘走老路 拓主干追新不厌旧——历史学习经验分享

【作者:韦教员,编号18943 更新时间:2021-10-23
简介:

历史:

一、复习备考后常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

基础知识薄弱是历史学科最难解决的老问题,主要表现是历史概念不清,基本结论不明、基本常识缺失、史实识记不准。如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期的内涵,雇佣关系 预览

历史:

一、复习备考后常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

基础知识薄弱是历史学科最难解决的老问题,主要表现是历史概念不清,基本结论不明、基本常识缺失、史实识记不准。如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期的内涵,雇佣关系和资本主义萌芽、海禁的内涵等等。

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到位,遇到题目不能够进行准确判断,最终导致丢分。要强化重点概念、易混概念(见下文)

任何一个史实,都可以分为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评价五个部分,建议每个史实都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储备学习。学习过程中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可以加强理解和记忆

2、时空观念不强

很多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容易出现时空观念混乱的情况,这与既与教材体例(专题史)有一定关系,也与历史知识容量太大有关,如学生搞不清楚法国大革命与巴黎公社的先后顺序、新经济政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先后顺序、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先后顺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十年对峙时期……等认识混乱。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完三本专题史后,使用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历史事件的时间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背景、原因、影响等角度考虑),通史教材好就好在:第一,便于提高选择题正确率。高考选择题有一个规律,它非常鲜明地按照时代顺序和先中后外的顺序出题,有高度的时代性。如果你看到一个时间,就想到当时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大事,再推理一下,很快就能选出正确答案。第二,便于整理和记忆时代特征,增加大题踩分点。看到材料中的时间,能在脑海里通过一个时间段,浮现出阶段特征和各个领域的重要事件和知识点,一连串的回想,提取记忆的效率会非常高。

要用好课本后提供的大事年表,也可自己进行中外对照整理(见下图),考前可通过大事年表或历史时间轴来回忆知识,遇到知识模糊的翻书加强记忆。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文字阅读能力较差,尤其是涉及到中国古代史文言文部分的相关内容,因不理解材料含义,导致判断失误或无处着笔作答。建议加强语文文言文的训练,积累字词,也可尝试利用材料关键词解题

信息解读能力差,不能够准确的捕捉有效信息,从而导致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回答问题不完整。现在的高考对同学们的解读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建议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题干中的省略号、分号、句号等,给材料划分层次。选择题要看选项是否符合材料的主旨和多层具体含义,解答题可以按分值和所划分层次提取信息,初期可以语言啰嗦一点,分点多一点,后期要尝试合并和简化。多做高考题练习,做题时要找出选择题正确选项和大题解答所对应的材料依托点、知识依据,并批注在试题旁(见下图)

读图能力差,不能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不能准确把握图的主旨或意图。可以尝试分析教材中的配图和历年高考题中的图片,先想想能从图中看出什么,再结合材料和知识做进一步的分析

4、教材至上,思维单一

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教材盲目迷信,遇到变式试题或开放试题,缺乏独立思维、理性判断。应试教学,学生眼界狭窄,缺乏历史洞察力和分析问题的敏锐力。可以阅读课外书籍(人文历史)、辅导书(高中历史辅助教程)以及历年高考题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认识边界、思维空间。

二、科学运用高考真题,提升复习备考实效

现在的历史高考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通过材料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通过史料教学来进行备考已经成为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精选史料与如何运用史料开展备考。以我个人想法,运用高考真题来开展史料教学不失为有效的备考策略,因为高考真题都是经过反复打磨、精雕细琢的,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与导向性。

1、进行查漏补缺

众所周知,现行中学教学实行“一标多本”,即一个课标多种版本教材,这决定了高考命题不可能依据其中任何一个版本单独命题。因此,无论采用哪一个版本开展备考都可能存在知识的漏洞,查漏补缺就成为了备考时无法回避的环节。

如分封制的影响这个问题:分封制是高考的常考考点,遗憾的是,教材关于分封制的影响讲解过于简单: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但上述概括是难以满足高考需要的。于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真题题干进行思考:

(2017全国Ⅰ卷·2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从而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因此,关于分封制的影响,根据分析高考真题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补充以下内容: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对今天姓氏的起源产生重要影响,如宋、鲁、郑、陈等姓氏起源于分封制的诸侯国国名;对今天省份的简称产生重要影响,如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均与分封制的诸侯国国名有关。

如墨家思想这个知识。教材只是简单叙述,其主张概括如下: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真题题干进行思考:

(2018全国Ⅰ卷·24)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根据材料“‘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机械制造”等信息概括出了如下结论:《墨子》具有朴素的科学思想。据此,可以将该内容补充到墨家思想主张里。

这样做,既有利于查漏补缺,还有利于提高归纳概括能力、解读材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唯物史观素养。

2、打破思维定式

经过两年的新课学习,一轮复习时同学们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认知,但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那么真题,无疑是打破思维定式的法宝之一

如关于唐朝藩镇的认识。教材必修一这样叙述: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这使得同学们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唐朝藩镇享有较大自主权,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于是我们来看看这道真题。

(2018全国Ⅰ卷·25)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我们可以提取以下信息:“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拥重兵以自立、不上供的藩镇只占少数;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担负着“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的功能。显而易见,该真题表明,“安史之乱”后处于割据状态的藩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3、重视五大核心素养,突出唯物史观素养

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重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认为,一方面,历史是多元复杂的,另一方面,历史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在备考时,我们应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审视社会现象、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评判人物事件、 灵活运用基本观点来阐释历史进程,有且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更接近客观的历史。但很多同学往往习惯于采用片面与静态的方式去评价历史,从而使历史失去本来的面貌。

如关于“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必修一关于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的背景是这样叙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展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与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那时候,美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因此部分同学简单机械地认为,二战结束后,中共一直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实行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实际真的如此吗?

(2018全国Ⅰ卷·30)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可见,新中国成立前,英、法、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共并不是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双方都曾试图探求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只是由于国家利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最后没有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简言之,二战后,中共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也不是一味地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可以尝试运用纵横对比(古今中外)的方法。

如复习“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可以从两个维度去梳理线索:一个维度是纵向的中国历史“古代开放-闭关锁国-现代开放”,另一个维度是横向的世界历史。古代中国开放繁荣时,西方中世纪黑暗压迫;中国闭关锁国时,西方发展大航海运动,进行工业革命。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呈现形式:历史叙述、历史评价、历史理解、因果关系等

如全面认识辛亥革命:

(1)革命的角度: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2)现代化角度: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是政治体制走向现代化的重大突破;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国民的自由权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等,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经济上,临时政府的经济法令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短几年内有了显著增长,实业救国成为历史潮流;思想上,把西方资本主义学说演化为三民主义,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社会发展的角度: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4)文明转型的角度: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尝试从逻辑关系切入选择题

材料式选择题已成为历史新高考的重要题型,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材料式选择题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

1、并列型

(重庆卷·23)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此题的材料由“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一并列连词引导的一个并列句构成,因此,在解答这一材料时,必须从两个方面去把握和解读,一是恐怖主义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二是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综合二者考虑,该材料的主旨就是人类共同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故C正确。

此类型试题的材料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句组成,包含一方面……另一方面、一是……一是、其一……其一等引导并列关系句式的信息字眼,或者是包含分号这样的信息符号。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也就是要对几个并列句进行比较分析,而不能只看其中某一个句子,否则就容易误读材料所隐含的信息,犯断章取义的错误。

2、转折型

(安徽卷·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本题材料由一个倒装的转折句型构成,显然,恩格斯此话的主旨是在前一句,即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故C选项为正确答案。如果没有弄清楚此材料是一个倒装的转折句型,而误认为后一句是本材料的主旨,就容易误选A。

此类型试题的材料由转折关系的句子构成,材料中包含“但、但是、却、而、而是、然而、不过等表转折关系的信息词语,而且材料的主旨往往隐含在转折词语引导的句子中,也就是后一句,而不是前一句。不过倒装的转折句式例外,如上述例题。

3、因果型

(海南卷·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本题的材料由一个前因后果的因果关系句式组成,审题时要特别注意这种前后逻辑关系。循此思路,据材料可知,洋务派筹建轮船招商局的原因在于“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以及“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显然,这体现了“求富求强”的目的,故B为正确答案。

此类型试题的材料由因果关系的句子构成,材料中包含“因为、所以、故等表因果关系的信息词语,一般分前果后因和前因后果两种类型,无论哪种类型都要注意二者之间内在因果逻辑关系。

四、关注易混易错概念的辨析

由于没有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与本质,同学们易出现概念混淆的情况。如将分封制与宗法制、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西周的“封建”与秦朝的封建制度混淆等。

如区分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指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 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即封邦建国,简称分封制、封国制,是一种中央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简言之,涉及天子与诸侯、藩王关系问题的是分封制,涉及血缘关系的是宗法制。

又如,区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专制主义)是一种以皇帝为中心的决策方式,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涉及皇帝与宰相(丞相)的关系,相应的内容主要有: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内阁、军机处等;中央集权指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应的内容主要有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藩镇(节度使)、转运使、知州、通判、行省制等。

再如,区分西周的“封建”与秦朝的封建制度。西周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封建制度、封建社会指的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其在中国的建立时间在秦朝。

五、关于刷题(参看政治学习经验分享)

六、关于整理(参看政治学习经验分享)

热血赋长歌  不负少年行,最后祝愿同学们圆梦六月、蟾宫折桂!

附件下载

-更多-

最新教员

  1. 黄教员 广东工业大学 数学
  2. 陈教员 华南师范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
  3. 黄教员 暨南大学 广告学
  4. 袁教员 海南师范大学 日语
  5. 楊教员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企業管理
  6. 许教员 暨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7. 廖教员 武汉大学 工程力学
  8. 姜教员 武汉大学 工程力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9. 戴教员 广东金融学院 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