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广州家教
当前城市:广州 [切换其它城市] 
gz.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网手机站二维码

扫一扫进入易教网手机站

易教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广州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广州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广州家教网 > 才艺通 > 从“孝”字看“孝文化”

从“孝”字看“孝文化”

【作者:韩教员,编号22453 点击数:444 更新时间:2022-10-24

有人曾说:“中国的文化就是孝文化。”孝文化是关于孝的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的起点和根本内容。《文化词源》认为:关于“孝的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范式”。本文旨在通过“孝”字来剖析“孝文化”。

“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年长。而甲骨文的“孝”字——=(是“老”的省略,长发长者)+(子,后代),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说文解字》里说,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承奉着上面的老人,父慈子孝,十分和谐。而金文的“孝”字——、将甲骨文的明确为或。其还凸现了行孝的形态——老年人弯腰驼背、体弱力衰,而下面的“子”则力撑着老人。这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那就是孝。而从行动上看,“子”背着“老”,意味着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之意。正因为有这个代表子孙后代的“子”字,便赋予了“孝”包含的是血缘亲情的长幼关系。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奉养父母即是“孝”的最原始的意义。而篆文的“孝”字——,则承续金文字形。而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而隶书将篆文的“老” 简化成;将“子” 写成。

所以总的来说,“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因而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语有云 :“孝乃天经地义”。所以《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而孝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3、居丧曰孝。如守孝、在孝。4、奉养、孝顺曰孝。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如孝媳、孝孙。6、能继先人之志也。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但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子女听从父亲的吩咐办事,是孝,但不等于是完全意义上的孝。如《孔子家语三恕第九》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臣从君命,贞乎?奚疑焉?”孔子曰:“鄙哉!赐,汝不识也。昔者明王万乘之国,有争臣七人,则主无过举;千乘之国有争臣五人,则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争臣三人,则禄位不替;父有争子,不陷无礼;士有争友,不行不义。故子从父命,奚讵为孝?臣从君命,奚讵为贞?夫能审其所从之谓孝之谓贞矣。”

子贡问孔夫子,子从父命是孝,臣从君命是忠,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夫子很明确地告诉子贡,这样的看法浅薄了。当父命、君命有错时,却仍然听从去做,反而会陷父于无礼,陷国于危难,这又怎么能叫做孝、叫做忠呢?

因为真正能孝顺父母的人,不会愚痴地全按父母说的去做,如《弟子规》有言:“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当父母有过,恐怕这个过错会影响到父母的声誉,乃至父母的幸福、生命时,此时还顺从,不是在害父母,陷父母于不义无礼吗?那这样的顺从,又怎么能称为“孝”呢?

例如,古时大舜事亲,至孝感天,而在他事奉父亲的时候,知道父亲要害死他,马上就懂得躲起来,不让父亲有加害的机会;可当父亲需要他的时候,他又能及时在旁奉侍,极尽他的孝心。倘若大舜认为父亲要加害他,作为孝子应当承顺亲意,让父亲害死算了,这样等于让父亲留下千古骂名,陷父于不义,一个孝子怎么会忍心让父亲留下恶名呢?况且,他被父亲害死了,父亲还会因此受到制裁。由此可见,大舜的孝道,真是做到了极至啊!

而夫子的弟子曾参,以孝闻名,然而当曾子被他的父亲用大杖责打,并不避开,被父亲打到晕倒时,反而得到了夫子的训责:“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孔老夫子告诫曾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并不是一味承受,倘若被打死了,不是陷父亲于不义吗?这不是大不孝吗?而杀人的人难道不要受到处罚吗?以此令曾子大为省悟,发起大惭愧心,修正自己,善全孝道。

由此可见,古人所谓的“孝”是很有理智的。

一个“孝”字,折射出“父慈子孝”的孝文化。

相关标签: 家庭教育

手机版阅读地址:https://gz.eduease.com/mob/zixun_info-id-67832.htm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看该文章

微信公众号:易教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公众号

最新教员

  1. 杨教员 华南理工大学 应用物理专业
  2. 项教员 华南理工大学 工科试验班
  3. 庞教员 尚无职称等级 数学
  4. 周教员 华中师范大学 软件工程
  5. 吴教员 中山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6. 胡教员 华南师范大学 科学与技术教育
  7. 颜教员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英语师范
  8. 蓝教员 广州商学院 电子商务
  9. 李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物流管理
推荐科目: 广州小提琴家教 广州古筝家教 广州篮球家教 广州书法家教 广州数学家教 广州语文家教 广州英语家教 广州物理家教 广州围棋家教 广州化学家教 广州舞蹈家教 广州钢琴家教 广州美术家教 广州体育家教 广州生物家教 广州小学家教 广州初中家教 广州高中家教 广州大学生家教 广州家教补习 广州一对一辅导
相关城市: 广州家教 南京家教 南昌家教 上海家教 哈尔滨家教 杭州家教 石家庄家教 合肥家教 太原家教 郑州家教 西安家教 岳阳家教 文山自治州家教 张掖家教 随州家教 中山家教 韶关家教 德阳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