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广州家教
当前城市:广州 [切换其它城市] 
gz.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网手机站二维码

扫一扫进入易教网手机站

易教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广州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广州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广州家教网 > 才艺通 > 为何曾国藩的后代没有衰落?

为何曾国藩的后代没有衰落?

【作者:韩教员,编号22453 点击数:456 更新时间:2022-10-24

在历史课上老师经常会提到,曾国藩是清朝时汉人中做得最大的官。为何他官能做得那么大,这个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很有研究。而我,对他的后代更感兴趣。所以,我近来也看了《曾国藩家书》以及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写的《保富法》,当然也少补了查阅了不少的资料,所以想通过这篇文章来简单阐明我的研究心得。

我们都知道,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富不过三代”,虽然现在的很多富豪都是“富不过一两代”的,但为何曾国藩的后代到现在都没有衰落?如他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保富法》P12);另外,这是我从《南方人物周刊》(新浪网)上找的关于曾国藩后代的一些资料:这五房里出过的有成就者大约240多位: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纪官、曾广銮,清末翰林曾广钧,资政大夫曾广江,刑部员外郎曾广镕,女界诗人曾广珊(曾与陈寅恪唱和,女儿俞大是曾昭抡夫人,儿子俞大维),教育家曾约农、曾宝荪,翻译家曾宝葹,高教部副部长、化学家曾昭抡,教授曾昭枚,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曾昭燏,湖南广播电视台工程师曾昭棉,湖南大学电机系主任、教授曾昭权,北平交通博物馆主任曾昭亿,原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园艺学家曾宪朴,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3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楷、曾宪柱、曾宪森,轻工部造纸研究所研究员曾宪榛,出版家曾宪元,画家曾厚熙(宪杰),导演曾宪涤(代表作《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摘自《曾家直系后裔很少做官 很多女性终身未嫁》一文)

为何曾国藩的后代没有衰落?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曾国藩比较重视家教。古语有云:至要莫若教子。我对这句话的印象很深刻,一来是因为它常出现一些经典书籍的封面上;二来是我上周去白云上爬山时发现一个门口旁也刻着这句话。再加上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现,我认为家教对于后代的兴衰显得相当重要。

首先,我们可看他的遗嘱。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二日,六十二岁的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散步,他说:“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忽然,他连呼“脚麻”,倒在儿子身上,瞬时已不能说话了。临危之际,他抬手指了指桌子上早已写好的遗嘱,大意如下:我做官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十分惶恐惭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曾国藩的遗嘱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出仕,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 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没有一个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极少有人出仕。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远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政界、军界,洁身自好,大隐于世,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倘若曾国藩九泉有知,也定会捻须颔首微笑的。(凤凰网)

其次,我们可再看他教子的六种方法。曾国藩将“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通过训教、信教、言教、身教、事教、师教等六种方法,全面深入地传授到子女身上、灌输到子女心中、融化到子女的血液里。如在信教上,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并及时回复,细加指点。在言教上,曾国藩只要跟纪泽、纪鸿等子女在一起时,总是精心指点做人之道、读书之方、习字之法,无微不至。如“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求恒”,作文“宜若思”,读书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经典“猛火煮漫火温”以及“读书须勤作札记,诗文与字宜留心摹仿”。他还对纪泽、纪鸿因材施教:“泽儿天资聪颖,但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字上用些功夫。鸿儿则从勤字上用些功夫。”针对纪泽“语言太快,举止太轻”的缺点,要求“力行迟重”,即“走路宜重,说话宜迟。”这一点我在看《曾国藩家书》时也做了不少的笔记。 他也很注重身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部分内容摘自一些朋友在QQ聊天时的分享内容)

不仅这些,我在《保富法》一书中还意外发现了体现曾国藩家教的一些内容。如曾国藩死的时候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个房子,也未曾买过田地一亩。他亲手创立的两淮盐票,定价很便宜,而利息非常高。每张盐票的票价二百两,后来卖到二万两,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当时家中只要有一张盐票,就称为富家了。曾文正公特别谕令曾氏一家人,不准承领,因此在他逝后多年,后人也没有一张盐票。若是当时化些字号、花名,领一、两百张盐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然而借着政权、地位,取巧营私,小人认为是无碍,而君子却是不为啊!文正公曾经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因此,当时的将领僚属,多数都很廉洁,而民间在无形当中受益不小。躬行廉洁,就是为民造福。如果自己要钱,那么将领官吏,人人都想发财,人民就会受害不小了。还有,聂云台的母亲为曾文正公的幺女,文正公的家规规定,凡是嫁女儿娶媳妇,花费限用在二百金以内。先母出嫁,是在文正公夫妇逝世后的数年,有奁金三千。也移拨出来,供作家用及代赔垫祖母被某钱号倒掉的款子,以至于个人的积蓄都空了。聂云台的母亲在中年时,每次谈到当时艰苦的情况,常常是泪随声下;自己身为王侯将相之女,嫁给了数代都是仕宦的大家庭,生活尚且如此的困窘。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实在是难以令人相信啊! (部分内容摘自《保富法》P40)

除了单单从家教方面去谈,我还有一些个人的观点。如我认为曾国藩的品德对他的后代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最令我敬佩的是曾国藩积的不仅仅一般意义上的善,他积的是百善之首——孝。这一点我在看《曾国藩家书》时做了最多的笔记,因为在他的信中他反复提到了孝。如在他给四弟的信中写道:“事亲以得欢心之本”(《曾国藩家书》P97);在给四位老弟的信中写道“我去年曾与九弟闲谈,云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者便是不孝” (《曾国藩家书》P109)和“臣子与君亲,但当称扬善美,不可道及过错;但当谕亲于道,不可疵议细节。兄从前常犯此大恶,但尚是腹诽,未曾形之笔墨。如今思之,不孝孰大乎是?常与阳牧云并九弟言及之,以后愿与诸弟痛惩此大罪。六弟接到此信,立即至父亲前磕头,并代我磕头请罪。” (《曾国藩家书》P111)由此可见,曾国藩是以孝道传家的,所以他的后代才能兴旺不衰。

此外,他也积了谦德。记得我看《了凡四训》时谦德这一点是作者专门用了一章来写的。而我在看净空法师的《了凡四训》讲记(由于书在家中,所以此处没有标明在书中的哪一页,便在网上查找相关的内容)时也发现里面也有提到谦德对曾国藩后人的影响:前清曾国藩,官位最高曾经做到四省的总督,真的像小皇帝一样。他书念得多,他知道已经过了头,不是好事情,就为书房题名“求阙斋”,以明其志。人皆求圆满,曾先生求阙;要求欠缺一点,不能盈满。地位愈高愈谦虚,所以他能够保得住,一直到现在,他的后人都相当好。这是他自己有德行,修善积德,后人能遵遗教,所以富贵能常保。

以上便是我对于曾国藩先生后代没有衰落原因的拙见。

相关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教育

手机版阅读地址:https://gz.eduease.com/mob/zixun_info-id-67827.htm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看该文章

微信公众号:易教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公众号

最新教员

  1. 杨教员 华南理工大学 应用物理专业
  2. 项教员 华南理工大学 工科试验班
  3. 庞教员 尚无职称等级 数学
  4. 周教员 华中师范大学 软件工程
  5. 吴教员 中山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6. 胡教员 华南师范大学 科学与技术教育
  7. 颜教员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英语师范
  8. 蓝教员 广州商学院 电子商务
  9. 李教员 北京交通大学 物流管理
推荐科目: 广州小提琴老师 广州古筝老师 广州篮球老师 广州书法老师 广州数学老师 广州语文老师 广州英语老师 广州物理老师 广州围棋老师 广州化学老师 广州舞蹈老师 广州钢琴老师 广州美术老师 广州体育老师 广州生物老师 广州小学老师 广州初中老师 广州高中老师 广州大学生家教 广州家教补习 广州一对一辅导
相关城市: 广州家教 兰州家教 青岛家教 天津家教 家教 昆明家教 苏州家教 南宁家教 大连家教 郑州家教 杭州家教 郴州家教 潮州家教 荆门家教 昌吉州家教 鄂尔多斯家教 滁州家教 巢湖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