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广州家教
当前城市:广州 [切换其它城市] 
gz.eduease.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6939

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广州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广州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400-6789-353

当前位置:家教网首页 > 广州家教网 > 家长加油站 > 树人之责,任重而道远(原创)

树人之责,任重而道远(原创)

【作者:陈教员,编号6280 更新时间:2017-07-20

我从事家教已有三年之久,最开始迫于经济压力,后来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孩子和家长,也同很多教育人士打交道,最终有了自己不平常的感悟,也让我爱上了老师这个职业。正如我的一位老师所言,传道解惑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的是别人,有收获的却是彼此。我毕业后打算从事教育行业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来自这些年的家教感触。而我要写的这篇文章,也可能颠覆大家对传统家庭和育子观念的认知。这里面既有这些年家教所得经验,也有我对自身成长的追忆和叹惋。


我相信这篇文章的读者有很多已为人父母,我们先来弄清楚几个问题。首先,我们抚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回答如果是“因为别人养所以我也养”,那这位家长可以面壁思过去了。这个问题答案并不唯一,有人说是为了养老,有人说是为了见证生命的奇迹,曾经有一位北大的女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为了欣赏和放手”,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答案。多数答案都能理解和接受,但父母自己要清楚养孩子的目的,不要把孩子当成宠物一样,看着别人养所以自己也要养。


第二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自己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的回答都是不希望。“我希望我的孩子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开心。”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在你面对年幼的孩子时早已默念无数遍。但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这是事实。孩子过得开不开心、好不好,你终究无法替他们决定,你能做的是让他们少走弯路。


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做父母的,这辈子能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我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门,遗产?知识?教养?这些东西的确都是“财富”,但算不上最大的财富。


一个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大财富是,一个有爱又坚强的灵魂。


2、我经常回想起往事,那些尘封在我记忆里来来往往的人,如同高悬在头顶的皓月,将我的前方的路照得通明。
后来我面对许许多多的孩子,我教导他们、指引他们,我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性格远比拥有一项专业技能重要的多,但这个道理有多少父母会懂呢?


我在此必须要澄清一件事,我们在讨论育子观念和方法时引入的教育不当的案例,绝不是追究那些父母们的原罪,我们仅仅是为了培养下一代,而不是去责备上一代。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即使你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再怎么教育失败,在你身处困境时,他们还是你最强大的后备力量,他们始终是伟大的。我们不应该指责父母的教育,那没有意义,我们终究长大了。我们应该慎思对我们自己孩子的培养。


在中国,超过60%的老人认为自己当年教导孩子的方式有问题,他们后悔,但为他们的问题教育买单的却是孩子。请记住,每一个有仁善之心的孩子心里都有孝的宏愿,那是仁善之本。但这个宏愿与父母付出的爱成正比,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爱越多,孩子便越懂得孝的意义。


有人总是喜欢谈“命”,遭遇挫折他们会说“命不好”。客观来讲,除去一些天灾人祸,绝大多数的失败不能都归结于“命”。“命”可以理解为超过我们掌控能力之外,人的一生可以归结为“命”的时间段就是成年以前,而在这段时间,父母就是掌控孩子“命”的人,左右着孩子的选择。


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绝不能在孩子年幼而无能为力的时间里毁了他们,有可能他们的一生就这样毁了。我没有危言耸听。
我很感谢遇见的那些人,在我还处在“命”的时间里,悄悄地塑造了我的未来。

3、很多家长可能会问,既然有爱又坚强的灵魂是最大的财富,那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通过案例来告诉你们,也许你们会理解的更深刻。我们先来讨论“有爱”这一部分。先请各位读者先回忆一下自己的儿时,有没有和父母发生过一件暖心的事,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依旧感动不已?如果有,我只能说你真的是幸福的,可能时至今日你还会在父母面前撒个娇。我没有,我想不起来任何一件暖心的事。我童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那段时间给我的感觉是阴暗的。父亲总是在外面打牌,输了钱会向我发脾气,说别人家的孩子都会什么什么而我就只会吃了睡睡了吃。我只有七八岁,我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他开心,我很害怕。妈妈很勤快,家里都是她张罗着,但她一天到晚都在抱怨,同样会对我发脾气。和他们在一起我总觉得自己很多余。


直到很多年后,我让父母感到欣慰又自豪。父亲老了,他开始后悔小时候对我做的事,有一次我回家他在我身边坐了很久小声开口说道:“你小的时候我们没有好好照顾你,还没等补偿你就已经长这么大了……”那一刻我鼻子一酸,那是我第一次从父亲口中听出感情。


而我小时候得到的所有的爱都来自我的奶奶,我长大后拥有的仁善之心也都来自于她。她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女人,所有的邻居都能和我奶奶相处的很好。奶奶为我做的暖心的事多的数不胜数,她让我的童年美好得可以和任何一个孩子相比。我的衣服总是干净整洁,同学们都喜欢我。


我求学治学这么些年,却找不出合适的言语来赞美我的奶奶,胡适《我的母亲》里有一段话有几分贴切:“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她。”


4、谈到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客骚人,张爱玲总是无法被避开。她那凄美隽永的文字让很多人沦陷。她的人和她笔下的很多故事一样,充满悲剧色彩。这和她儿时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根据张爱玲的自述和旁人的言论,张爱玲的童年并不幸福。她自幼父母离异,跟着生父和继母生活,儿时便受到虐待和欺凌。她虽是名门千金,却处在一个被利益包裹的环境里,整个家庭都是冷酷无情、人心凉薄的,可以说整个童年她几乎没有感受到爱过。


这样的成长成就了她,却也最终毁了她。她洞悉人性,早年成名,却也落下一副冷漠世故、孤僻清高的性格。她终究没能善终。在起起伏伏、繁华落尽后,她在一块冰凉的地板上孤单的离去。不知道张爱玲在这几十年的“寻爱”梦中是否也向往过美好的童年,过一段普通女子的人生呢?


5、闲暇时,我会协助外语学院的一些工作,帮忙翻译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我那时渐渐了解到,一些外国人对孩子的教育的确细致又感人。


我翻译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那篇文章的大意是几个年轻人在讨论自己后悔的一件事。一个叫Frank的讲到,自己是在海边长大,爸爸是一名健硕的渔夫,靠出海捕鱼维持生计。每次天气很差不能出海时,爸爸都会开着破旧的卡车送自己上学,而且每次离开学校前爸爸都会给Frank一个大大的吻。在Frank已经十二岁,他觉得这是一件在同学面前很尴尬的事,便在一次分别时拒绝了爸爸的吻,告诉爸爸自己已经是一个man。爸爸没想到儿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很难过但答应了他。@Frank的爸爸在不久后的一次出海中遇难。而拒绝爸爸的吻这件事随着Frank的成长竟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遗憾。“I wish I had been a man then. If I had been a man, I would never have told my Dad I was too old for a goodbye kiss.”(“我多希望我真正成为了一个男人,如果我真正成为男人的话,我就不会对爸爸说我长大了,就不会拒绝那个吻。”)


中国的父母有的不善于对孩子表达爱,有的却觉得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其他的都不重要。这是一个误区。一定要和孩子有精神上的交流,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的。这对于孩子形成温和友善、自尊自律的性格至关重要。就算他们现在不懂什么是爱,但总有一天那会成为孩子心里温暖的心事,伴其终老,就像Frank。


6、谈完“有爱”,我们再来谈一谈灵魂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坚强”。


我曾在一家教育网的论坛看见一些学生发的帖子,感触良多。这里选择一些简写下来。一位学生谈到自己从小就被父母各种“嘲讽”和“责备”。他说不管父母见到什么人,都会拼命夸别人的孩子,极力贬损自己的孩子。“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我一无是处像个废物。”他说这还不是最让人难受的,最让人难受的父母责备他从来不分场合,“他们似乎从不在乎我的颜面,不管旁边有谁,只要我做的不和他们心意,一顿斥责肯定少不了”;“他们总喜欢用自己的喜好来限定我的人生,不管那种喜好是多肤浅和庸俗,我如果不按他们的喜好做事就是‘错’的,所以大学我选择离家远远的,就是为了离开他们”。


另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曾经是一位家境不太好的孩子。“我从来不敢带朋友去见父母,我不是嫌弃父母物质上穷,我是嫌弃他们那种骨子里的穷,我怕朋友会看轻我”;“我妈这辈子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要记住我们家没钱。这句话我从上小学听到上大学,听到我失去了所有的自尊。”;“我父母告诉我不要跟别人比,在他们眼里,我只要食能果腹,衣能蔽体就可以了,自尊什么的都不重要。以至于后来我遇见喜欢的人连话都不敢说,工作后有钱了也总觉得低人一等,和领导上司交流心里总是没有底气。快三十的人了,见到那些满脸自信、侃侃而谈的年轻人依旧羡慕不已。”


还记得我最开始问的第二个问题吗?你希望孩子成为第二个自己吗?很多家长的回答是“否”,但他们仍然陷进一个误区:他们一直都在给孩子灌输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期望孩子将来可以比自己有出息,却不曾想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人。


7、在教育界有一个理论——精英的孩子还是精英,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这种理论有迹可循,因为生活在什么阶层的父母往往有那种阶层影射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父母会在孩子的成长中传递给孩子,最终孩子也会被那个阶层所同化。


但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理论,因为我见过例外。我有一个同学,出身贫寒但现在已经小有成就,每年教师节都还给老师发祝福短信。他曾向我谈过自己的父母,他说自己的父母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教会了他怎样做人处事,家里不富裕却也从没在生活上为难过他,想过辍学却被父母阻止。他说现在想想真的挺感谢父母的。


不只是在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跨越一个阶级都是一件艰辛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伟人,都能像毛泽东那样敢于违背自己父亲的思想同化,敢于去追逐自己心中的信仰。所以父母该做的是不要把生活的不堪早早得教给孩子,不要早早得剥夺了孩子的自尊,不要把孩子同化成自己。我非常反感父母反复在小孩子面前“哭穷”的行为,这对孩子自尊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是莫大的;更何况,穷是家长的问题,和孩子无关。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坚强骄傲的灵魂,让他从小就有精英阶层的思想,父母不能逾越的阶级桎梏孩子能做到。


8、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住在富恩岛上的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他的父亲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身份低微用来形容安徒生一点都不未过。当时在岛上还有许多贵族,那些贵族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都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与安徒生一块儿玩。
如果是一位普通的贫苦父亲可能只好忍气吞声,但安徒生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从不把自己所在的底层阶级的隐忍教给孩子。相反,他将自己简陋的小屋变成了博物馆,每天陪小安徒生玩耍,给他讲《一千零一夜》,还让安徒生去观察各种各样人的生活。这才为安徒生的想象力和同情心播下了种子,让他成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9、我儿时曾因为家庭的原因产生过自卑情绪,帮我顺利克服的是我的小学老师。我至今也没有想到而后十几年的时光荏苒,我们居然还能清楚记得彼此的面容。


这位老师曾推荐我去参加少儿朗诵比赛,出于怯懦我拒绝了,老师当时没有勉强我参加,只是说了句:“这么优秀的孩子应该去锻炼锻炼啊,多好的机会。”


老师的这句话对我的鼓励非常巨大,我最终答应了老师,并取得很好的成绩。我始终相信我性格中的自信和不屈的始于此。
后来我走上家教岗位见到许许多多的父母和孩子,我发现,成功的家长大都会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珍视,让孩子很小就能认清自己的优秀的一面,拥有足够的自信面对困难。所谓的“精英阶层的思想”,便是这种即使物质上不足,精神上也一定要富有的理念。这样的孩子,即使在面对大场面、在接触比自己高层次的人时也能从容果敢,无惧无畏。


10、如果说灵魂中的“有爱”对应孩子性格中的中庸温和,那么“坚强”便对应着勇敢不屈。前者,来自父母细致的关爱;但后者,出于不同父母的见识和阶层,若仅仅依靠父母恐怕是不够的,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担负起责任,教人远比教学重要的多,给孩子的性格中多加一分不屈那以后面对困难他便多一分韧性。


树人之责,任重而道远,我与诸位共勉之。

搜索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