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员:启动高中课改为对接高考改革
【点击数:923 更新时间:2014-05-12】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今日就广受关注的高中课程改革表示,马上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充分发挥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学环节的统领,同时与高考招生改革做好衔接。
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京师高中教育高峰论坛上,郑富芝做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思考》的主题报告。郑富芝说,目前普通高中的课程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定位有待深入研究,究竟是基础教育还是大学预备教育,是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是为升学还是为就业做准备没有弄清楚;第二,部分课程容量偏大,操作性也不强,必修课比例过大,选修课比例过低,或者虽然有选修课,但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可能性较低。还有师资、硬件设备等也影响了课改质量。
据此,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三项重点举措:一是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是研制学业质量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什么、学多少比较清楚,但对学到什么程度没有说清楚,改革后的标准对于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有一套量化指标,避免偏难偏深、随意拔高;三是加强相关学科课标教材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强调增强思想性,提高适应性,增强可操作性。
郑富芝表示,现在的难点是如何将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考试与高考挂钩。过去高校招生依据高考成绩,现在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就要解决提高考试权威性和增强可操作性的关系,集中考试与分散考试的关系、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的关系。此外,还要解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建立学业水平综合测试与采取分科分类考察的关系。全部考试科目按一种标准去考,学生负担大大增加,因此推进学业水平考试既要让每门课程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也要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既有合格考试,也有等级考试,并允许多次考试取最好成绩。
郑富芝说,这次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后对整个高中教育带来什么影响、如何保证用作高校招生参考的综合素质材料真实、如何保证高校招生时客观使用材料、如何保证农村孩子的平等权益等深层次问题还需要在改革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看该文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公众号
- 下一篇文章: 广州公办高中“异地中考”规则出炉
- 上一篇文章: 2017年英语退出高考被误读

- -06-11-2014年高考圆满结束 广州考生狂欢计划一览
- -06-06-2014广东高考:志愿填报要注意哪些细节?
- -06-04-2014高考进场细节须知
- -06-01-高考在即 考生应该如何备战高考
- -05-30-2014年广州高考考点6月6日下午开放踩点
- -05-20-2017年英语退出高考被误读
- -05-12-教育部官员:启动高中课改为对接高考改革
- -05-10-广州公办高中“异地中考”规则出炉
- -05-08-2014年高考:广州大学招生总计划7500人
- -05-06-2014年高考:广东财经大学招生总计划增至7000人